白山市简介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隐居在长白山脚的道长是八卦掌高手 [复制链接]

1#
刘*连出诊的医院 http://news.39.net/bjzkhbzy/210618/9076540.html

 一部《道德经》不过五千字,却囊括了天地万物,后人不仅用它修身立德,还创立了名震天下的八卦掌,成就了一拨又一拨的宗师名家。真正的中国功夫不只是闻名于世的武技,更有中国人宽厚的文化修为,既使擂台上赢了对手,也会拱手道一声“承让”。


  也许人们从文献里难以找到关于长白山与道家功夫关联的只鳞片爪,但并不代表这里不曾有过习武高人。这座神奇的大山,既然有着与五岳同等的地位,必然也藏着无数不为人知的秘密。这些,只有走进去才会发现,其实还有更多奇绝俊秀藏在大山的褶皱里,散落在关东烟的口袋里,同八卦掌一样,大有看头。


  下图这位谦卑而文雅的先生,就是身怀绝技的武师,他向来低调,可他的八卦掌,水平绝不一般。


  八卦掌:长白山下的道家功夫

清晨四点,郭家宝按时起床,每天这个时间他要站桩、练掌法,大概要耗去两三个小时,这是他多年养成的习惯。


  这两天他一直在
  一栋普通的二层小楼,楼上布置成一间宽敞的练功房,起居室也在其中。旁边的一间屋子里住着一位八十多岁的老人,那是郭家宝的岳母,十多年前患脑血栓,就一直在他家里赡养着。


  武馆就开在这里,每天有几十人跟郭家宝习武,他们大多都是附近学校的学生,也有一些社会上的人,年龄大的三十多岁,小的只有四五岁。他也专门收了几个门内弟子,抽空会给他们做精细指导,讲讲武学理论,教教武术实战手法,空闲的时候就到兴隆乡那边的葡萄园里练练打坐,他已习惯了这种简单而散淡的生活。


  年轻时走南闯北,行走江湖,沉静下来一想,还是觉得老家长白山最是牵挂。因为他知道长白山历史上曾经是修道人敬仰钦慕的修炼道场。最后,他婉辞了外面优厚的待遇,带着一身武艺回到松江河镇,他打算用后半生的时间,将武学这门中国古老的传统文化传承下去,让人们在长白山这片神奇的北国土地上,又能看到中国功夫的精深与魅力。
  

家门口的崂山道士

吉林白山市抚松县漫江镇是一个风景秀美的地方,四周群山环抱,清澈的漫江从镇子穿过,夏天的时候,江里鱼虾成群,还有一种当地的特产“喇蛄”,味道极其鲜美。12岁的时候,郭家宝随父母就住在这里。


  正值贪玩的年龄,郭家宝经常与小伙伴们在江边捂鱼捉喇咕,自由地享受童年的快乐。每次去江边,透过重重雾气,总能看到有位白胡子老人在那里练武,感觉很神奇,暗暗地也跟着模仿几下。不知不觉,竟越发痴迷起来。


  那时候港台动作片开始风靡内地,霍元甲、陈真这些勇武果敢并富有爱国情怀的形象迅速填满孩子们稚嫩的心灵,很快成为郭家宝那一茬人的偶像。


  不久他就找到这位叫高秀清的老人,表示想跟他学武术。高秀清已经年近七十岁,开始老人并不同意,后因纠缠不过,见他身体条件也不错,也就答应下来。


  这是他的第一位师傅,真正的启蒙老师,也是教他时间最长的师傅,前后有二十多年,现在回忆起来还觉得无比庆幸和感激。


  “其实那时候对武术并不了解,以为练武跟修仙修道差不多,特别是当看到有些常人做不到的功夫,老爷子却轻而易举就能完成时,更加感到神奇。”他说,一个简单的动作就能让你佩服得五体投地。


  比如山里人常吃的红松子(一种干果),通常吃的时候都是用钳子夹开,但老人只用两根手指一捏就开了。有一次,他到老人家里跟老人聊天,问起什么是功夫,只见老人抬手朝炕沿随便一敲,红松木的炕沿上就多了一个明显的小坑。老人说,“这是真功夫。”


  还有老人那双眼睛,一般人都不敢正视,从那双眼睛里他了解到什么是霸气,什么是真正的“鹰眼”,后来习武才明白,拳诀、心法上讲“鹰眼猴形狐狸尾”中的鹰眼是习武之人修到高层、身体精气充足才可能产生的功夫,老人身上都有体现。


  又有一次他和老人家坐在炕上正喝茶聊天,这时墙角处跑出一只老鼠,老人从炕上一跃而起,还没等他反应过来,老鼠已经捏在他的手里,如此敏捷的身手让他看得目瞪口呆。后来他跟一个曾拜云南八卦掌名家为师的武道朋友提起此事,朋友觉得那是神话,反而把朋友气得够呛,认为分明是不可能的事,但确是他亲眼所见。


  后来听高秀清老人讲,他八岁时就在崂山当道士,并开始习武,他的师傅叫杨茂德,这辈子就教过两个徒弟。老人很少讲自己的历史,感觉好像有意在回避一些事情。


  偶尔他高兴时会讲一点个人经历:30岁出山,之前参加过八路*,当过团长,立过一些战功……后来什么原因流落到东北他就不说了。


  这个谜一样的老人却有一身好武艺,郭家宝一心想把这些学到手。


  那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也不讲究拜师礼什么的,就一直那么跟着学。


  老人年过世的时候已经快九十岁了,走得非常突然。他说,老人对他恩重如山,临终前几天去探望他,老人还说:“过几天暖和的时候,把我身上所有东西划拉划拉你都拿去吧,你将来要吃这碗饭啊。”


  高秀清老人不仅把八卦拳的内家功夫毫无保留地教给了他,还把道家的理论思想灌输给了他。他至今清楚记得老人说过的一些话,“学武术,是用来修身养性的。一个武德高尚的人,是不会轻易与人争斗的。”而对于那些挑衅切磋者,师父也时时提醒:“在外做事一定要谦虚避让,当有人问你都会什么,一定不要在人家面前显摆什么都懂,就说什么也没学,只会走走圈。”


  老人功夫很深,却从不与外人张扬,平时与镇上的人相处非常谦和,这种功夫之外的武德修养对郭家宝影响很大,在他行走江湖的这些年,一直谨记师傅的教诲。


  少林寺武校


  嵩山脚下的少林寺是武术的发源地,中国武术的摇篮,千年古刹,大师辈出。年,由张鑫炎导演的功夫影片《少林寺》正在全国上映,大江南北迅速刮起少林武功热。15岁的郭家宝虽远居长白山,山外的事情知之不多,但如果能有一身电影里觉远那样的功夫,自然是他梦寐以求的事,去少林寺习武便成了他的人生理想。


  碰巧的是,有个河南人来漫江镇打工,这一天,郭家宝看他手里拿了一张少林寺武校的招生简章,就好奇地要过来看,这个河南人看他平时爱好武术,总跟高老爷子习武,特意鼓动他去少林寺。


  一个少年只身去少林寺,哪个家长会同意?这一点郭家宝心里明白,但是他对武术的执着和对少林寺的向往近乎痴狂。父母想尽一切办法阻止他,包括用金钱收买,最终也没有奏效。那天母亲将一千元钱扔到炕上,*气地说:“你要走以后就不要回来了。”本认为他会就此罢休,谁料他竟拿过钱迅速装进兜里,转身就跑了出去……


  当时的交通不像现在这么方便,坐了七天火车才到地方,学校就在嵩山脚下,离少林寺很近,那里的武术学校遍地都是。


  校长问他打算学什么,他一脸茫然,当听说散打易掌握也很有实战性,没有多想就直接报了散打班。


  行李刚铺好,宿舍里就来了几个学生向他挑战,他们都是散打班的。在这所武术学校,能来向你挑战就意味着他拥有极高的地位和武功,另外这样的人往往都是学校里的“老大”,既有试探来者功夫身手之意,也为多个心理准备。


  他们是哥仨,显然在武校也是一霸。几位进来便说:“想不想见识咱们武校的散打?”郭家宝心想,不迎战就是退缩就会给东北人丢脸,尽管坐了这么长时间的车已经很累,但也绝不能直接认输。


  比试是在校外的一块空地上,双方都戴上拳击手套,这是郭家宝第一次戴这种手套。第一个上来的叫王广臣,学校散打最厉害的一位,已经有十八岁了,明显比郭家宝强壮许多。


  试探一阵便全力以赴,这时对方猛一起脚,郭家宝顺势来了个勾扫腿,将对方踢出一米多高,并连续三次将其击倒在地,直到对方服输。


  第二天上课列好队,教练也想检验一下这位新同学的水平如何,提出让昨天刚比试过的王广臣出列。这时,郭家宝已经知道昨天和自己动手的是武校散打第一高手,显然王广臣不敢再与他交手,郭家宝心里明白,就主动跟教练说:“老师,你怎么找一个散打最厉害的跟我动手,我哪能打得过他。”算是给王广臣一个台阶。


  散打是一种对抗性较强的武术形式,平时上课时与同学练习对抗,郭家宝更注重动作要领,并不愿真打,但对方往往会拼尽全力,结果还是难以取胜。


  学校每周末会有少林寺的武僧来做指导,实际上这只是一种形式,武僧的功夫并不很高。要说在少林武校的收获,他觉得只是学了四五十部并不怎么实用的少林拳,也许因为他们更注重动作表演好看而不太重视实战,很多武术实战精华在武校难得一见,所以他一有空就去练高秀清教他的八卦拳。


  一次他在雪地里练八卦拳被一个老武僧看到了,就问他练的什么拳,他告诉老武僧是老家师傅教的八卦拳。老武僧说:“这八卦门拳掌可了不得,它是以易经为体,按阴阳变化、五行生克和八卦方位来运行掌法,它的变化非常讲究……”这时他才明白,高老爷子所教八卦拳、八卦掌是上层精奥武学。


  一年后他就回到了老家漫江镇。当他去看望师傅时,一见面老人就问:“出去都学了些啥?”他说只学了散打。老人又说:“什么是散打,你给我比划一下看看。”郭家宝做了几个散打动作,又简单讲了要领。


  散打是从传统武术徒手博击术中总结归纳并在吸收了西洋拳的直钩摆基础上形成的武术形式,散打讲究直、勾、摆、边、砸。


  演示之后,高秀清说:“那你就用散打和我比划一下吧。”并一再嘱咐他,“不用客气。”随后两人就交上了手。谁知还没等郭出拳,老人往前一进身,“啪”一个擒拿,郭瞬间就跪在地上,还差一点断了胳膊。


  当他从地上再站起来,第二次出招准备再战时,还没等施展,又被师傅出掌封住,上掌击头,下掌击腹,将郭推出两丈多远。


  高老爷子用山东话骂了一句,不无嘲讽地说:“你这学的什么玩艺,这就是你说的散打吗,不如留着一起打得了。”这时,郭家宝才发现,中国的传统武术博大精深,老人身上的功夫绝非一般,够他学上一阵子的。


  拜师白山“小白鸽”


  十八岁的时候,郭家宝离开了漫江镇,到抚松县第一参场当了一名参业工人。但习武之心一直未变。就在十九岁那年,他到白山市参加一场武术比赛,结识了“长江大侠”吕紫剑的徒弟赵元存。


  吕在武林名望很高,曾与霍元甲、杜心武是结拜兄弟,三人号称“中国三侠”。吕紫剑于年去世,享年岁,据说一百多岁时还能舞动60多斤的“春秋大刀”,是一个非常传奇的人物。


  赵元存是白山人,武当派,武功非常了得,人送绰号“当代秦琼”,还有个很雅的名号叫“小白鸽”。因为他每次参加比赛时总是穿一套白衣裤,人长得也精神,八十年代就成为《武林荟萃》、《体育文史》、《中华武术》等主流杂志的热门人物,与李青山等武林高手齐名。


  据说他使的一对秦琼双锏,曾在徐州一次交流赛中与日本人交手连胜两场,声名大振。其实那次属于研讨会,以交流表演切磋为主。看过几场之后,日本人觉得中国练的功夫有些“花”,太过追求动作舒展优美,追求高难度,整体上感觉很好看,但有些偏离真正武术的实用性。当时中国武术发展也确有这种趋势。


  这时有个别日本人看不惯中国的表演,提出要与中国人比试一下,组委会就找到参加比赛运动员说明情况。这时几位练传统武术的参赛人员一下子来了劲,争相要与日本武士一较高低。当时并没有搭设擂台,只是临时制定了一些规则,在一块空地上画一个圈,谁能将对方打出圈外就算获胜。又规定双方动作以打点为主,点到为止,不得伤及要害。


  实际上,真正交手之后,动作尺度往往难以把握。赵元存上场时,头一场双方打了平手,按规定还要打两场。这时他的师傅吕紫剑走了过来,沉着脸对他说:“如果下两场你还这么打的话,往后就别对外人说是我的徒弟了。”赵元存一听就有些急了,再上场时就不再手下留情。


  因为赵练的是内家拳,灵活性强,连续多次把日本人打倒在地,最后那场竟将对方打出圈外很远。四场比赛,中国人赢了三场,仅赵元存就赢了两场。


  郭家宝从赵元存那里又学到了很多掌法,外面哪里有比赛,赵元存都积极推荐他去参加,有时也带他到各处游历,视野越来越宽,由此又不断结识一些武林新朋友。 

武当山学艺


  年轻时,他曾到过山西临汾的铁佛寺,李春方就是他在那里结识的,他是一位当地武警总队的教练,两人性情相投,闲聊时李春方谈起认识一位武当山的大师,并对大师很是追捧。不久两人相约一起去武当山拜师。


  武当山拜师要求苛刻,道家讲缘分,无缘无故你到武当山拜师根本不可能收。好在李春方认识武当山上的全真教龙门派第二十二代传人“虎山子”大师。那年春天,他们像朝圣一样踏上了去武当山的路。


  地处湖北的武当山是内家拳圣地。两人往山上走的时候正下大雪,感觉武当山特别高,海拔有两千多米,但那种高又与长白山不同,因为长白山区居民本身就住在半山腰,而武当山则是平地而起,所以山峰都在云端之上,根本看不到山顶。


  从山下一直走了两个多小时才到达山顶,这时往下一看,云已在脚下。


  郭家宝至今还奇怪,当他们走到半山腰的时候突然雷声大作,下雪怎么会打雷呢?等到达山顶问了师傅,师傅说确实是打雷,这也是武当山独特的地理风貌。


  虎山子大师已经七十多岁,仙风道骨,见到他们很高兴,随后介绍给山上的道长。听说为学艺而来,道长还是很欢迎,讲了些道家的规矩便把他们安顿下来。


  这是位很谦逊的师傅,除了他们二位未再收徒。郭家宝从他那里又学到一些珍贵的东西。但他也有个体会,武当山已不像早年那样习武之风盛行,和平年代更多的人还是更注重修行,武功已大不如前,倒是山上面朝东方建了很多小房子,即道士坐观打坐和练气用的“道观”,修行者每日在哪里坐观、采气、练气、修心、修性,在这里,他更深切感受到了道家博大精深的养生思想。


  他们在山上住了将近两年,每天打坐习武,清心悟道,道家功夫自觉精进了许多。


  五台山寻“了玄”师傅


  23岁那年,郭家宝又去了五台山,因为他的师傅出家在五台山寿宁寺。


  有一年,一位和尚云游长白山,路过松江河时,因武术界一位朋友与其相识便介绍给他,交谈中感觉很投缘,便拜其为师。这次是师父给他写了一封信,邀请他到五台山,说那里来了几位武林高人,想给他推荐一下。


  至今他也不知道师傅的名字,只知他姓白,法号叫“了玄”,当时已七十多岁。


  没想到这一去就是一年多。在五台山上,他每天打坐修炼,习武练功。师傅虽出家为僧,但之前做过道士,练的是道家直趟八卦掌,这次拜师对他也有很大帮助。


  他认为,中国各类武术之间实际上一直是相互影响的,比如武当派创始人张三丰早期属少林派,练的是少林柔拳,后来他的师傅给了他一部经文,结合柔拳与经文才创立的太极拳。


  要说那次五台山之行有多大长进也谈不上,因为他们练的直趟八卦掌,里面很多掌法他早已掌握,再练也只是重复,要说受惠最大的主要是理论和心法,实战手法方面也得到了充实。另外师傅讲的佛经禅理让他很受益,参悟更深的还是武学的博大,以及对中国文化同根同源的理解。


  长白山下第一家武馆


  年春天的时候,郭家宝跟一个朋友到通化去做生意,买卖做成后就去玉皇山上闲逛。山上有道观,也有一些习武的人。这时他看到一个十五六岁的孩子正在练武,一招一式感觉很有章法,就走到近前问他的教练是谁。其实料到可能是徐*,就是那位有些名气的通化市武术协会主席,一问果然。又问平时都在哪儿学习,孩子说在市体校。


  自年随朋友一起拜访过徐*,又有四年多没见,而那一次前后也不过一个多小时,两人有过一次精彩的交手,徐*眼里的“无名之辈”没成想竟身怀绝技,当即令他侧目,临别时徐*还将他送上车,并约他常到通化来。


  这次既然故地重游,很想与他再见上一面。


  下山后他和朋友就直奔体校。这时一位高个子中年男子走过来,正组织学员们准备训练,郭家宝走过去抱拳问道:“请问是徐*徐老师吧?”对方一愣,感觉面熟但又有点恍惚,郭家宝提示说:“还记起四年前有位姓姜的领一个人去拜访你,还……”没等说完,对方就截断话头:“噢,想起来了,是郭家宝吧?”“正是。”两人随即交谈起来。


  徐*问他现在做什么,他说在老家做点小买卖,徐*惊讶地怔住了,“为什么不开武馆呢?”见他没反应,又说:“如果办手续有困难尽管来找我,我帮你去办。”这两句话,在郭家宝心里上下翻滚。


  就是这次两人的会面,让郭家宝萌生了开办武术学校的念头。回来后,他便着手准备开办武馆的事,在亲朋好友的张罗下,“玄龙武术学校”于年在东岗镇(现池西区)成立。开业那天,七十多岁的高秀清师傅专程从漫江镇赶了过来,这位倔强了一辈子的老人平时武术界的任何事都不参与,惟有这次,他以师傅的名义来到现场。


  武馆开得并不顺当,招生并不是问题,因为凭着他到各处比赛拿过的那些奖牌和在武术界的名气,轻松就能招到二三百人。最让他头疼的是,当地一些社会人到学校来寻衅闹事。


  有一次,几个社会闲散人员来校骚扰女学生,他好言劝诫,他们非但不听还用污言秽语挑衅,扬言要与他“比试比试”。郭家宝明白,一旦交手很可能发生意想不到的后果。于是竭力劝说他们不要动手还是离开学校,可是怎么劝说他们并不罢休。无奈郭提出需要签个协议,对方很痛快地答应了,并找了两个证人作证。


  对方的拳头抢先打了过来,郭家宝轻松躲过,只一个探塌就将此人摞倒在地。本想教训一下这个坏小子,没想到,一掌过去,其中一个就已倒地骨折。


  其实这伙人已经来过多次,每次都想与郭家宝动一下手,郭家宝都告诫他们:“我练武术用以健身的,从不是用来打人。”那人却说:“健身不如去跳舞蹈。”郭家宝又说:“你知道,动手容易伤人吗?”那人表现出很强悍的样子:“伤到谁自认倒霉。”郭家宝便不再言。


  如此三番五次都被郭家宝回避了。后来他们就去打学生,这时郭家宝忍无可忍。这次的后果是,他的武馆关门,赔偿对方医疗费元。这件事让他懊悔不已,也成了他一生中最大的教训。


  直到年,他从上海回来后,再次以“天龙”之名开办武馆,这时的他已经懂得怎样保护自己和他的弟子了,在其后十多年的时间里,他多次代表长白山地区出征赛场,为家乡赢得了无数荣誉,培养的武术人才也不下千余人。


  年4月,他在第三届“香港国际武术节”比赛中,获得中年组传统套路比赛银牌和剑术比赛银牌各一枚。年5月在长春武术邀请赛中获得传统武术第一名。


  年3月2日,郭家宝以长白山武术代表团领队的身份,代表长白山管委会带着他的三位弟子来到香港,参加在这里举行的“迎奥运第六届香港国际武术节”的武术比赛。当时参赛队员来自数十个国家和地区,有几百个团队近万人参赛,可谓盛况空前。


  赛场上强手如林,三名小武将以内家八卦武艺轻松摘得六枚金牌、一枚银牌。郭家宝在“长穗剑”竞赛中获得冠*,又在散打赛中取得季*,满载而归。


  此后,便经常代表长白山管委会参加省市运动会,每次都能拿回几块奖牌。当他翻出这些荣誉时,还能清晰地讲出争夺每块奖牌时的现场情景,包括那些惊心动魄的细枝末节。


  有时他也以个人身份赴各地进行武术交流,切磋技艺,学术研讨,本地偶有活动都少不了邀请他去展示武功,他也从不推辞。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