鐧界櫆椋庢€庢牱娌?没有依赖,就没有伤害
济群法师
沩仰宗第十代传人,戒幢佛学研究所所长,闽南佛学院研究生导师,中国社科院佛教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
说禅
从小到大,我们都在建立各种依赖,包括对人的依赖,对物的依赖。当这些依赖成为习惯之后,我们就会为其所困。如果我们能够摆脱依赖,那么,一样可以努力工作,认真生活,尽到各种社会责任,但心又是独立而自主的,不会陷入由此带来的事务和情绪中。
怎样才能摆脱已经建立的依赖?一方面要树立正见,知道自己贪著的对象是怎么回事,也知道贪著本身是怎么回事。另一方面还要通过禅修,将这种认识落实到心行,对此确定无疑,而不仅仅是流于表面的知道。当我们的心完全自足,对世界不再有任何依赖,也就没什么需要担心的,自然不存在安全感的问题。
很多人会熟悉这样一句话“我很想静一静,但怎么都静不下来”。为什么?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贪著太多,欲望太多。很多东西,在我们不曾拥有前,一样可以过日子。可一旦习惯它的存在,你就很难舍弃它。这一切,让我们对物质有了更深的依赖,也让生活和幸福的成本越来越高。最终的结果,是让我们变得越来越忙碌。
当家中塞满各种可有可无的用品,贪著和欲望也在内心扔下数不清的垃圾,让我们的心变得同样拥挤,同样混乱。凡夫最大的特点,就是面对念头时不知不觉,无法自主。我们不知不觉地发脾气,不知不觉地形成各种串习。每天焦躁不安,想让自己静下来,做不到;总在忙忙碌碌,想让自己休息下来,也做不到;内心压力重重,希望自己不要执著,不要太累,还是做不到。
佛教所说的禅修,就是通过相应方法开启生命潜能,点亮智慧心灯,从而对每个念头保持观照。《心经》开篇为“观自在菩萨”,这个“观”正是佛法修行的要领之一。当我们带着观照审视内心,看清自己在做什么,想什么,进而看清念头的来龙去脉,它就会慢慢平息下来,从波涛起伏回归平静。
当内心归于平静,我们就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力量。佛教所说的涅槃,就是一种高度的安静,所谓“涅槃寂静”。它不只是外在的安静,而是平息内心所有躁动后,生命内在所呈现的强大的安静。
《金刚经》中,须菩提向佛陀请教说:“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如何降伏内心的躁动、迷惑、烦恼?整个《金刚经》所说的,都是在帮助我们安心。禅宗公案记载,二祖请教初祖时,问曰:“我心不安,乞师与安。”也是请求安心之道。
释迦牟尼佛对人类最大的贡献,是发现每个生命都具有自我拯救的能力。生命有很多迷惑,很多烦恼。面对这些迷惑和烦恼,我们会觉得沮丧、无奈,觉得困扰、痛苦。但生命中还有一盏智慧明灯,正如《坛经》所说的那样:“菩提自性,本来清净,但用此心,直了成佛。”每个人都具备清净、觉悟的本性,只要找到它、认识它,就能明心见性。但开悟后还要继续修行,直到真正圆满福慧资粮后,方能成就菩提。从这个意义上说,佛法就是给我们提供生命的自救之道,佛陀就是告诉我们如何获得自救能力的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