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山市简介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诊断与挑刺mqajxkgv [复制链接]

1#

“诊断”与“挑刺”


前些日子看到一则消息,说某杂文家在演讲时,接到场下递上来的一个纸条。内容是:写杂文的是不是心理都非常阴暗?总喜欢挑社会的刺,总看到社会的阴暗面……这样的问题我也曾遇到过。只不过是在朋友闲聊时,而不是那么隆重正规的场合。


    我们每个人都去过医院看过医生。医生在给我们诊断病情时,绝不会出现像相声小品里的搞笑段子——用排除法把没病的部位排除掉,排除时还不能忘记赞扬一番:你的肺很好,光滑充盈,没有矽肺病的征兆;你的胃也不错,内壁丰润,尚没有发现形成恶性肿瘤的端倪;你的肾功能也还健全,排*正常,不需要进行体外透析……剩余的就是你病变部位了。更不会直白的表述“哎呀,你的胳膊肘啊!哎呀,你的波棱盖啊!哎呀,你的腰间突啊!哎呀都没病啊!”——而是直至病变的部位,直言道出你得的是鼻炎、口疮,或者是混合痔。我们听到过这样抱怨医生的吗——我的好地方那么多,你怎么专说我有病的地方呢?遇到要命非得进手术室之类的大病,不得还悄悄塞个红包给医生。待手术成功后,我们时常怀着感恩的心情,对医生毕恭毕敬、礼遇有加。如若是什么久治不愈的疑难杂症获得痊愈,那更不得敲锣鼓送锦旗?


    杂文作者实际就是社会的医生。是为社会把脉诊病的,是最爱这个社会的。可同是医生,区别咋就这么大呀?


    时下有人已经开始讨论甚至争辩,当今到底是盛世还是危世?抱怨杂文作者挑刺,揭示社会阴暗面的,是受盛世说影响过甚。被充耳的赞歌和绕梁的燕雀迷惑住了双眼。好像一个健康的人不喜欢听见自己有病。古时候扁鹊见到蔡桓公说,“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尔后听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后不悦,接着“病在肠胃”。直到病入膏肓,感觉体痛,再寻扁鹊时,扁鹊已逃往他国。蔡桓公的毙命就成了必然。


    现在的日常生活中,讳疾忌医的事情仍然屡见不鲜。


    日本,一个弹丸岛国,为什么能长期占据第二大经济体的位置?第二次世界大战,消耗了日本财富的百分之四十。世界很多经济学家都预测,日本没有半个多世纪是难以恢复到战前的水平的。可日本仅仅用了20年。1967年超过英、法、德成为世界的第二号经济大国,堪称世界经济奇迹。除了他们制定的“贸易立国”、“科技立国”和“教育立国”的战略外,还有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日本人似乎早已养成这样一种习性,隔一段时间就会有人出来喊‘狼来了’,制造一个日本即将崩溃的神话,叫大家紧张一阵。耐人寻味的是,即使狼没有来,也没人责怪那个放羊孩,大家警惕心依然不减。过若干时间,又有人出来高喊‘狼来了’,大家又是一阵亢奋。当你在日本待的时间长了,并对这个社会有一定的了解,你就会明白,这些耸人听闻的神话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日本人的一种特有的报警方式,就像日本的电视节目里随时都有地震、台风警报那样。日本人已经养成这样一种习惯:凡事都从最坏的方面去考虑。”(摘自李兆忠《暧昧的日本人》)


    杂文作者犹如日本喊“狼来了”的人。可在中国很多人听不得“狼来了”的声音。十分愿意萦绕在耳畔的是呢喃的莺歌,吸引眼球的是婀娜的燕舞。尤其是部分人还试图通过莺歌燕舞(哪怕是粉饰的,人为的招来夜莺与燕雀的,无中生有的)祈求飞*腾达的美好人生,怎能容忍你个“乌鸦嘴”咿呀乱叫呢。


    弱势种族企图听到更多外来的赞美声,喜欢看别人的眼色行事。在外来的赞美声不足以满足内心的虚荣时,便自吹自擂,于是制造出花团锦簇的雾瘴来。有一缕微风设若想吹散雾瘴,便会惹怒不少的人。制造雾瘴连同那些被雾瘴迷惑了双目双耳的人。


    值得欣喜的是,已经有人开始拨去雾瘴,晴好的日子不日可待。届时,“杂文作者实际是最爱这个社会的”定会成为大家的共识。赞相关美文阅读:·我的祖国·远东第一杀手王亚樵传·开花的梦·晚年冰心说“士”·圈占·人生是一次单程旅行·金边且延边·赠百姓散文·中外交媾史,


    开放莫封闭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