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山市简介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完白山人邓石如篆刻赏析 [复制链接]

1#

邓石如(年—年),初名琰,字石如,避嘉庆帝讳,遂以字行,后更字顽伯,因居皖公山下,又号笈游道人、完白山人、凤水渔长、龙山樵长,安徽怀宁县白麟畈(今安庆市宜秀区五横乡白麟村)邓家大屋人,清代篆刻家、书法家,邓派篆刻创始人。

少好篆刻,客居金陵梅镠家八年,尽摹所藏秦汉以来金石善本。遂工四体书,尤长于篆书,以秦李斯、唐李阳冰为宗,稍参隶意,称为神品。性廉介,遍游名山水,以书刻自给。有《完白山人篆刻偶存》存世。

他的篆刻,初学何震、梁褒,后来以自己书法之道,运用到篆刻。“摹印如其书,开古来未发之蕴”(杨沂孙语)。以前,几乎所有的篆刻家摹汉印,都用平方正直的摹印篆,或用缪篆,而他却大胆地改用劲道圆转的小篆来刻白文印,这是一个难度很大的创新。这种“印从书出”,还蕴含着绘画的美学观,邓石如在赠画家罗聘的“乱描繁花向晴昊”一印的边款上刻着:“两峰子(罗聘的别号)画梅,琼瑶璀璨;古浣子摹篆,刚健婀娜。”他又在“铁钩锁”·印的边款上刻着:“两峰子写竹,用此三字法;古浣子作印亦用此三字法。”这就是他把画理移用于治印的方法论。“刚健”与“婀娜”是刚与柔在篆刻艺术上一对矛盾,如果只追求“刚健”,会使篆刻失去圆转的灵活性,可能会产生剑拔弩张、锋芒毕露等弊病;如果只追求“婀娜”,那么,八曲九迭也可表现出“柔”,而这种“柔”就失去了支撑的风骨,可能会产生软弱乏力的弊病。邓石如说:“求规之所以为圆,与方之所以为矩者以摹之”,他把“刚”与“柔”这对矛盾合理地统一起来。“刚健”和“婀娜”的矛盾统一,实质上是篆刻中“方”和“圆”的统一,是美学上的和谐美。

“铁、钩、锁”三字作为自己刻印的方法论,概括得比较全面。“铁”是指刀法。铁笔就是以刀代笔。要使刀法刚健,避免纤弱的毛病。“钩”是指笔法,字要圆转遒劲,避免板滞断硬的毛病。“锁”是指章法,字与字的配合要紧扣,浑成一体,避免松散的毛病。

邓石如篆刻的边款,内容文学性极强;在形式上正、草、隶、篆各体齐施,丰富多彩。他把印石放在火炉上烤,出现裂纹,很像苏东坡夜游赤壁图,于是作了“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印。这个偶然的游戏,开了欣赏印石花纹的先河。他的篆刻世称为“邓派”,承其学的有吴熙载、吴咨。后来的徐三庚、赵之谦、*牧甫、吴昌硕等人都受到他的影响。可惜,他留下的作品不多。同治年间曾辑有《完白山人印谱》,至今已不多见。

本期文案:熊俊杰

本期编辑:李姝莹

本期校对:闫瑾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